怎么记笔记
A port from workflowy meta node.
从去年 9 月开始,我在石墨上记录了使用各种工具的频率,发现了如下趋势:
- wfy 越用越多,成为主力
- notion 渐觉累赘,但支持各种媒体和日历,是 wfy 的重要补充
- 石墨只用来做表格,一时也无法离开
- trello 用来收集和多媒体协作,插件功能很重要
- left 变鸡肋,没有自己独特的优势,打 log 并不方便
- typora 是重要的 md 笔记排版和导出工具
- 同时维护这么多笔记,消耗精力很多
综上,现考虑对笔记系统进行如下整理和改造:
-
output-oriented logging.
对输出无益的笔记,就不要记了,例如某本书是从哪一天开始看的,哪天买了什么游戏、奶茶……诸如此类,一则可以随时查到并整合,二则一本书/一部电影/一个游戏只有在需要输出时才真正沉淀下来,对我的生活产生影响。除此之外的输入,都可以视作 no-op。
-
trello 的某些项目可以考虑整合到 wfy。
首先是 bookmarks 模块,因为插件功能太重要,大部分「稍后读」的单篇文章还是靠 trello 保存下来,但目前网站收集这部分还是由 wfy 的 JOURNAL 节点负责。 words 模块也需要插件收集,但可以无缝移植到 wfy。 books 和 movies 应当可以完全搬到 wfy,但其沉淀池太深,积累了很多陈年累月的条目,浪费节点。 projects 因为含有太多元数据,并不适合进 wfy。
trello (collect) -> workflowy (research) -> notion / typora (render, publish)
notion / shimo (structure data) -> notion / typora (publish) trello (collect, communicate)
以上是笔记系统的几条常用路径,可见有着丰富格式的工具位于输出端的末尾,负责渲染,有丰富结构的工具位于中段,负责生产内容和数据。
tree building
Grow from the bottom, not the top.
通过使用 wfy,慢慢研究出了一个记笔记的套路——
- 先把想到的都写在一个节点里
- 值得 expand 的,raise 为新的节点
也就是:
collect -> expand -> raise
seed -> seedling -> tre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