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又名:The One Mystic Tracker to Track Them All

建立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我写博客的时间相当统一,有好几篇都是在 15:00-15:10 之间开的,真是个充满魔力的时间点。也许下午三点是一天中人类疯狂呓语废话欲望涨潮的时刻吧。

这几天开始用 MS Todo,居然没有以前用 GTD 会有的呕吐感。如果不是这个工具有某种魔力的话,那大概是因为我变了,自我管理意识更成熟了。但在从 todotxt1 转移任务以及新增任务的过程中,我短暂地陷入一个两难的局面,那就是——无法决定该把哪些任务转移到新工具里。

当时的两个选择:

  1. 导入 todotxt 任务、每日习惯、生活琐事和 routine(比如各种签到打卡)
  2. 只导入 todotxt 里和项目有关的任务

最近这段时间,我对 routine 管理产生了特别强烈的需求,因为疫情开始后,每天要报备和打卡的东西越来越多了;加上开始用的读书 app 内有每日签到赠点活动,如果没有一个 daily checklist,很容易漏掉这些琐碎的重复性任务。

另外,在这之前,我用 Habitify 免费版 track 每天要执行的三个习惯,已经保持了好几个月的记录,这个 app 的统计功能也很完善,所以不想弃用。

如果把这些全部导入 MS Todo,那就意味着,每天打完卡/签过到后,都要在 MS Todo 上再打一遍卡确认完成。在这基础上考虑 Habitify 就更夸张了,对 Habitify 上的「签到」任务,我每天得:

  1. 签到
  2. Habitify 上打卡表明我签到了
  3. MS Todo 上完成任务表示我 Habitify 上打过卡了

停,停,停。

显然,我身处一个套娃之中。而造成这个套娃的,正是 GTD 概念背后隐含的工具逻辑陷阱。

问题很简单:GTD 工具里,到底有没有必要打上表示完成的那个钩

甭管你是 todo, habit tracker 还是 checklist,打钩,始终都是产品里核心的动作。是 GTD 满足感的来源,也代表标记任务完成状态和时间的硬性需求。

呃,这么说,也许此次使用 MS Todo 没有翻车,就是因为我能完成大部分日常任务吧。而在使用 todotxt 时,我学会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分配任务的技巧,增加了任务完成率,which makes life a bit easier.

但是,给空白方框打钩这个动作本身慢慢变成了负担。未完成任务本身也给人沉重的压力。我之所以一直拒绝 GTD,就是因为每天都要推迟手头任务,看着眼前一片血红的截止时间,渐渐丧失了活下去的愿望。

很多 GTD 系统的设计可以类比手游里的日课:人们可能不喜欢任务本身,但喜欢完成任务的满足感,于是 GTD 骗你把后面那种满足感迁移到前者,进行顺势治疗——就像有些手游根本没什么好玩,全靠日常让玩家刷得乐此不疲一样。问题是,完成现实的任务也许本身就有满足感,但 GTD 在这外面又套了一层,这一层既造成精神成本,又异化了 GTD 的初衷:从 simply do, get things done 变成了 simply check, get boxes checked.

比如说各种把生活目标游戏化的尝试……

当任务和任务的阐释之间产生太多复杂关联,阐释就从任务脱落,成了任务的复本。如果任由其自我复制和扩散,我们会被自己发明的意义体系压垮。

感觉有必要重建一种任务伦理,发明新轮子,至少是彻底理清自己的工作方式,不能再被工具牵着鼻子走了。


  1. 其实 todotxt 很不错,要不是 osx 客户端不能输入中文,A-E 的任务优先级太不直观,以及无法设置重复任务,我不会轻易弃疗